我們探討這個問題,真的是「自不量力」,因為這是許多專家、學者都在爭論的「議題」,豈是我們能夠回答的。
背誦方面:
我們看到一些小小孩,能夠隨口背誦唐詩,弟子規、三字經,都會羨慕不已,讚嘆之餘,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如此。一些「過來人」,年長時「再度」朗誦這些詩詞歌賦,都感到「回味無窮」,激賞這些詩詞的意境,覺得小時雖然辛苦「強記」,以後卻感到「受惠」不少,因此覺得小孩雖然未必理解背誦的內容,但是小孩記憶力好,就應該去背誦這些教材。這裡需要有點區分,如果有人提出背誦唐詩、古詩、弟子規、三字經等,不接觸文字。既然不是為了識字,純粹就是背誦,就另當別論,不在我們討論範圍之內。如果你的孩子中文是母語,記憶力強,背誦可以輕易完成,我們也樂見其成。
識字方面:
我們沒有「大數據」來瞭解多少孩子透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學會識字,或者說我們不知道二者的關係,就是朗讀、背誦這些文字教材跟他們日後「閱讀」能力的關係有多麼密切,是不是孩子一定要透過朗讀和背誦這些教材,是學會識字閱讀中文的最好的起步方法。我們的理解:
(1)這類教材內容,重點都是「背誦」在先,「理解」在後。
(2)樂樂叢書,重點是「理解」在先,藉此來幫助識字/記字,「不需背誦」任何內容。
(1)背誦先行
有些人會說以前的孩子都是通過學「古文、詩詞」來認識一串文字的。我們的保留態度是:現在的孩子,有多少是能夠採用這樣方法學習中文,識字成功,而且順利地過渡到能夠獨立閱讀,喜歡閱讀?
(2)樂樂叢書是「理解」先行
樂樂叢書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早點嚐到閱讀的「甜頭」,配合我們的點讀筆,反覆「聽、讀」,觀字形,聽讀音,看圖義,讓識字和閱讀相輔相成,達到培養孩子基本閱讀能力的目的,順便識字。
以上是兩條不同的道路,嚴格來說,以上二者彼此並不矛盾,想兩者齊頭並進,也是可以的。只是孩子的時間和精力也是「有限」的,現實有時需要「取、捨」,我們提出看法供大家參考,最終目的都是一樣,期望孩子早點閱讀、享受閱讀。